廉租房龙悦居屋顶采用太阳能设备提供热水 廉 ...
廉租房龙悦居屋顶采用太阳能设备提供热水
廉租房龙悦居中水处理采用人工湿地的办法自然净化
该市在国内率先以法规形式强制普及 绿色建筑 ,市民担心买贵房;政府称不会推高房价,开发商坦言要“绿色”自然价格高
【核心提示】
6月下旬,深圳市市长许勤在深圳市政府五届八十八次常务会议中通过了《深圳市 绿色建筑 促进办法》,这意味着深圳成为全国首个以法规形式强制要求 绿色建筑 全面普及的城市,新增民用建筑全部强制执行 绿色建筑 标准。
目前深圳已有 绿色建筑 1300万平方米,按照每年新增1000多万平方米面积来计算,预期2015年深圳绿色住宅项目将超过4000万平方米。
作为新生事物,民间对 绿色建筑 存在不同层次的理解, 绿色建筑 就是多搞绿化?科技含量有多高?其实,深圳市住建部门对 绿色建筑 有一个官方定义,那就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 究竟会增加多少购买者成本?这种“贵”长远来说是一种奢侈还是实用?羊城晚报记者近日对深圳现有的新型 绿色建筑 模式展开了一番调查。
A
走访
环境优美节水节能好吸引
保障房龙悦居——
浴室淋浴一房一卡
龙悦居,位于深圳龙华新区,在深圳北站附近,是深圳目前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属公共租赁房,获颁国家及深圳市 绿色建筑 “双认证”,成为全国绿色低碳生态示范小区,总建筑面积81.38万平方米,计容积率建筑面积64.51万平方米,可容纳11000住户。其中,位于八宝街和玉龙路交界的龙悦居三期,更已获得国家 绿色建筑 三星级和深圳 绿色建筑 铂金级。
记者在三期的东边,看到一片规模不小的“中水池”,中水池运用的是模拟自然湿地自然降解污水的原理。有点类似自然村落里的一片小池塘,各家各户的生活污水最终都汇向池塘,经过自然日积月累的处理,循环利用。
龙城物业项目负责人刘沅解释说,三期是面向受保障人群,以租赁为主,避免户主进行多重装修,不做装饰性构件,大大减少了用钢量和不必要的装饰投入。
在管理上,龙悦居也是“绿色”的,刘沅表示,龙悦居的设计利用深圳日照强的特点,六栋的每栋屋顶都有遮阳构架,布置太阳能集热器,采用成熟的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保证高层住宅户户都能享用太阳能热水;浴室淋浴实行一房一卡制,让住户了解当天的用水量,增强居民的节水意识。
豪宅盘天悦湾——
太阳能热水器免费
天悦湾位于宝安区观澜片区,是深圳首个同时获得国家绿色三星建筑金级认证建设标准和深圳市 绿色建筑 金级认证的商业住宅小区。这里也有一套完整的污水处理设备,开发商将其中510户的生活污水集中到“中水处理站”,再由“中水处理站”沉淀、降解流到到湖泊中。据负责设计的杨先生介绍,这个湖本是干枯的自然湖泊,不能运用于建筑工地,开发商把自然湖泊与人工制造湖泊原理相结合,形成现在的用于集中污水降解、集中雨水等水资源循环处理的“鹭湖”。
“ 绿色建筑 也能够提高商品房的销售业绩,环境优美、节水节能对购房者具有不小的吸引力。”项目开发经理张先生介绍说,天悦湾一共有1300户,每户楼层在屋顶的隐蔽空间都设有独立的太阳能热水器,并且不向业主加收太阳能热水器费用,提供居民热水用水。每户窗户玻璃统一采用新型的玻璃,遮光效果比普通玻璃优,价格高,虽然增加开发商成本和销售价格,但是使用成本确实会大大地减少。
张先生认为,对于开发商而言, 绿色建筑 是一份长期的投入,既不破坏环境也能达到楼盘销售目的,还能树立自身品牌。
B
尴尬
程序繁杂开发商难有热情
从2010年起,深圳就在全国率先强制推行保障性住房 绿色建筑 标准,截至2012年年底,包括保障房、商品房在内深圳已有66个建设项目获国家及深圳市 绿色建筑 “双认证”,全市 绿色建筑 达到1265栋,是 绿色建筑 规模位居全省前列的城市。三年来,深圳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奖励等方式,激励大小开发商以 绿色建筑 为标准建设商品房小区。
羊城晚报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就现状而言,开发商对 绿色建筑 并非十分热情。事实上,要全面普及 绿色建筑 ,亟待克服多方阻力,例如,节能政策激励的力度有待加强,科技研发实力有待提高,市场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等。
有开发商分析认为,发改委、规划国土部门等对建筑的把关标准不一致,开发商难以掌握确切的标准,会使把关程序繁杂。开发商申请绿色审批的关卡非常严格,审批后必须按提交的方案实施建筑,否则将会受到一定的处罚。若要求“不达标”的建筑拆掉重建,将增加建设成本和亚英体育。
深圳市住建部门相关人士解释说,在《办法》出台前,严格细致的审查程序主要是针对 绿色建筑 高等级的民用建筑,而低等级的则会简化程序。在强制推行前,深圳只是要求新建建筑都能够达到国家一星标准(即深圳铜级标准)的 绿色建筑 最低标准即可,且政府对最低标准补贴5元每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