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第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精彩论点
亚英体育:2013-01-11 作者: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论坛开幕式 陈昌智:要深入落实文化的科技创新工作,产、学、研同心协力,共同实现文化强国的美好愿望。 第十 ...

 

     论坛开幕式

      陈昌智:要深入落实文化的科技创新工作,产、学、研同心协力,共同实现文化强国的美好愿望。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在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指出第十届文化产业新年论坛的重要时代意义。一方面,十七届六中全会及十八大以来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文化、科技、创意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的趋势愈加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届论坛“文化与科技”的主题具有深远意义,科技是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持,而文化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随后,陈委员长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几点期望:首先,从宏观层面上要重视长期的发展,脚踏实地,避免盲目增长;第二,对成绩的客观评价,不仅要关注文化产业贡献的产值,还要重视其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第三,坚持可持续发展,既要避免技艺失传,也要避免仿古文化泛滥。最后,陈委员长表明,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核心是文化价值的竞争,而内容缺失是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例如,电影产业国产电影票房破亿之时,电影内容价值问题的凸显令人担忧。因此,要深入落实文化的科技创新工作,产、学、研同心协力,共同实现文化强国的美好愿望,并预祝第十届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圆满成功。

      叶朗:我们需要引导人们追求理想的人生境界,提倡人们学习和继承中华文化,学习经典,追求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人生,让人们既拥有高新科技带来的便利又享受境界高雅和品位优雅的生活。

      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叶朗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角度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进行了探讨。叶朗认为,伴着十八大新风,第十届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将比过去九届更加成功,在发掘新思想方面将取得更大成就,北大作为研究型综合大学,肩负着孕育新思想、产生新学派的伟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总目标,弘扬中华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当下,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失去平衡,物质、技术、功利的追求统治了人们的心灵,而精神生活被冷淡、被挤压。更多地关心心灵世界成为时代的呼声,召唤人们回归中华文化,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推动文化复兴。

      主论坛 文化创新战略:创意与科技

      厉无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能够推动城市创新驱动和转型的发展。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发表了题为《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城市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的主题演讲。从战略意义、城市发展的实际和经验三方面发掘文化强国的三条重要路径:旧区改造、资源开发和旗舰项目。并以德国鲁尔区为具体案例提出将工业区改造成全新概念新区的方式;以主题“秀”和主题公园等国内多个创意产业扩大资源内涵和外延的成功例子,以及常州市“恐龙园”、“嬉戏谷”“淹城春秋乐园”组成的主题公园群的案例证明了文化产业促进了从传统经济到文化经济的转变;以西班牙毕尔巴鄂市古根海姆博物馆为例,阐述了文化旗舰项目将文化活动和不动产计划、商业功能整合在一起,促进市场的交互作用,创造了市场效益。

      周文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历史文化街区也应当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它就取决于我们当代人对它的开发和应用。

      国家行政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周文彰畅谈了自己对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创意思考。对于如何进行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拆建问题,周文彰认为应该明确四个区分:第一,区分纯粹/混杂街区;第二,区分历史/暂时街区;第三,区分参观/使用功能街区;第四,区分公益性/商业性街区。周文彰认为,文化历史街区的建设要有文、古、雅、林四大特色。文,就是文化和文明;古,就是历史,古色古香,对古元素进行恢复重建;雅,就是古雅精致;林,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绿化意识,绿化要服从生活需要。周文彰还提出,实现文化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树立精品意识、开发商业模式和加强宣传推广。精品意识就是要提高建设品质,杜绝假冒伪劣,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历史街区应对商业模式抱有宽容理解,商业价值可以提高街区的吸引力,商业气息不可怕,关键在引导、规范和管理。

      陈少峰:当下,我们正面临着文化科技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双驱动双提升的大趋势,数字化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高度融合将对人们的生活带来深远影响。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从企业和产业化的视角探讨了自己对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深入思考。陈少峰勾勒出了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数字娱乐内容服务将成为消费增长的强大驱动力,海量内容需求也将促进网络应用移动技术升级。五种合力将联合驱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生活方式与数字技术相互加强,青少年消费者的文化体验更加短频快和互动化,数字创新与文化创意内容相互依存,电信运营商的服务进一步强化媒体化、平台化、技术化和移动化,网络购物促进宅人化数字化消费生活。陈少峰还提出文化科技融合的几种模式,其中重要的一个模式为品牌化与延长产业链互相促进。以媒体品牌为例,新媒体为媒体产业创造了新机遇,为产业链的完善提供了便利。

      高峰研讨 文化软实力与美丽中国

      范周:商业模式的实现关键在于人才,企业对于特殊人才的容忍性与发挥调动是成功的关键。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范周提出,商业模式的实现关键在于人才,企业对于特殊人才的容忍性与发挥调动是成功的关键。在中国产业界流动的文化产业从业人才,与国外相比明显有质与量的不足,而现仍在受教育的学生数量虽多,但在校园内受到的教育与企业并不接轨,因此在校园内的文化产业教育需要调整,并且高端人才应具备更多的流通性,而非独占性。

      吴静吉:华人社会特别需要培育“创意活水人才”与“文创媒合人才”。

      台湾政治大学教育研究所、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吴静吉提出,好人才比好观念重要,好团队是文创成功的基础。华人社会特别需要培育“创意活水人才”与“文创媒合人才”,由体制内与体制外的教育相互配合,从产品、目标、压力、过程四个方面努力,营造丰厚的创意文化环境并结合国内外业界和学术界的力量,提供文创领军人才学习的环境。

      出版论坛 数字出版与未来阅读

      王亚非:数字出版真正实现了创意与科技的结合,一种投入可以多种产出,一种内容可以多种体现。

      安徽出版集团总裁、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亚非带来了以“科技创造未来,创新引领阅读”为主题的演讲,演讲中提出,数字出版真正实现了创意与科技的结合,一种投入可以多种产出,一种内容可以多种体现。内容创新仍然是出版的主要方向,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搭好平台,整合全集团资源;第二,促进融合,主要指作者与读者的融合,市场与渠道的融合,产品与服务的融合;第三,善创造,避免同质化。

      李学谦:出版的核心价值在于编辑,编辑的实质则是对有价值的内容的发现、编辑和传播,而不是简单的复制过程。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也对“出版社会不会边缘化”这一问题提出了颇具价值的探讨,他认为,阅读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不是由出版社发起的,而是由技术制造商、网络提供商发起的。出版社仍然处在被动的跟从当中,仍具有内容提供商的地位,而这位置也在边缘化,再也没有垄断的市场地位。而出版的核心价值在于编辑,编辑的实质则是对有价值的内容的发现、编辑和传播,而不是简单的复制过程。新时代的数字出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把提升内容创新能力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上;第二,数字出版应实现出版业态的转型;第三,要构建服务体系,完成从提供产品到提供服务的转变。

      城市论坛 特色文化城市与创意驱动力

      李国平: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发展模式和城市发展模式发生改变,出现了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驱动要素从资源驱动发展到资本驱动,现在变成了创意驱动。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发展模式和城市发展模式发生改变,出现了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驱动要素从资源驱动发展到资本驱动,现在变成了创意驱动。因此,要发展文化特色城市需要思考文化和创意因素如何融入区域发展,并重点从创意物质化、培养消费市场、拉长创意产业链、再造创意空间等角度系统的思考政策支撑体系。

      金麒:园区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提供给这些企业比在城市的其他地方能够更加有发展速度、能够提升更快的发展空间和能力。

      上海张江集团副总经理金麒介绍了上海张江园区发展的经验。他提出产业集聚的四大因素:一是集聚最前沿的产业;二是汇聚中小型企业,完善产业链,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三是汇聚最强劲的金融资本和交易平台;四是汇聚最有效、最创新的服务体系。

      专题研讨 三山五园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与文化复兴

      王鲁湘:三山五园系统的体现和表达了中国人的哲学观念,它是中国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体系中间最经典、最完美、最高级的一种表述。

      香港凤凰卫视高级策划王鲁湘先生认为,三山五园系统的体现和表达了中国人的哲学观念,它是中国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体系中间最经典、最完美、最高级的一种表述;其次,三山五园不仅是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全面接触的见证者,也是古老的中华民族从东方农业文明向一个近现代的科技文明转换的亲历者;最后,王先生提到,作为现代科技文明的重要载体,现代西方形态的大学教育体系可以说是在三山五园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可以说三山五园具有丰富的符号意义,他呼吁各界共同努力提炼它的符号意义。

      向勇:三山五园这样一个皇室文化的品牌在当代的意义为何?我们只有回答这个问题,才能够实现传统勾勒、规划设想以及实在的产业推动可行性。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老师以独特的视角,从传统和现代、本土和国际、东方和西方、艺术和科技四个维度,结合文化产品的膜拜价值、象征价值、体验价值三个方面对三山五园文化品牌的当代意义进行了深入解读,并回答了如何让三山五园成为青年人的精神家园的问题。

      案例论坛 百年文创力——两岸文化产业案例经典

      李凤亮:两岸双方要交流,首先要了解彼次的异同,尤其是相异之处。

      深圳大学副校长、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提到,两岸双方要交流,首先要了解彼次的异同,尤其是相异之处。第一,市场容量的差异,而造成发展路径的不同。第二,大陆多以自上而下的模式,相反的,台湾多以自下而上的模式。第三,发展环境的差异,台湾过了代工阶段,因而创意发展早于大陆。借由了解彼此的差异而增进合作机制。

      吴静吉:台湾懂中国文化,也懂国际合作,对人文的关怀与尊重亦高于大陆;而大陆则能协助台湾突破规模和资金的限制。

      北京东方百老汇国际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纪新提到,台湾对于百老汇历史价值的认识远高于大陆,台湾懂中国文化,也懂国际合作,对人文的关怀与尊重亦高于大陆,这些是台湾能提供给大陆借鉴之处;而大陆则能协助台湾突破规模和资金的限制。借此,两岸在文化上能有所合作及互补。

      贸易论坛 创意战略与文化影响力

      肖东发:中国对外贸易中作为软实力的创意内容长年来处于严重的贸易逆差,主因为跨文化的樊篱与西方文化霸权的影响,使得中国的文化贸易依然徘徊在劳动输出。

      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肖东发教授从中国的软、硬实力角度出发,发现中国对外贸易中作为软实力的创意内容长年来处于严重的贸易逆差,主因为跨文化的樊篱与西方文化霸权的影响,使得中国的文化贸易依然徘徊在劳动输出。造成文化贸易逆差的外部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形象的“异质化”、文化差异、文化内容的意识形态化及语言的隔离等,而内部原因则为管理体制与国际的落差、市场化程度不足与处于市场经济转型阶段等。从中国对外贸易的软、硬实力差别来看,中国作为世界的工厂,而中国品牌对国际群众而言,其认知能力却持续低迷。中国要推动文化对外贸易的转变,真正力量应当在教育、人文与公民素质的培养上。

      李永求:从韩国观众对中国电影的观感来看,依然是武侠、战争与历史题材具有其市场利基,突显了现当代中国形象在国际间的缺乏。

      全球文化产业协会顾问李永求教授探讨“中国文化产品对韩出口”,从中国文化产品对韩出口整体概况中,可以发现卡通形象与出版是中国文化产品对韩国出口中最具有竞争力的项目,而音乐与电影的竞争力与日、美相比还较为薄弱。从韩国观众对中国电影的观感来看,依然是武侠、战争与历史题材具有其市场利基,突显了现当代中国形象在国际间的缺乏。另外,中国文化商品的内涵尚缺乏人文关怀与普世价值,使得在国际传播上仍具有障碍。

      新媒体论坛 文化内容跨界融合:新媒体、新业态、新趋势

      吴信训:在新媒体环境之下,创新主体发生了改变,呈现出大众化、自主化、青年化、创新几率倍增的特征。

      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院长吴信训的演讲主题是“新媒体环境创意意模式培养人才探析”。在他看来,工艺革命以来,带给人类最大震撼力的实务是新媒介。而媒介融合的现实趋势形成了对人才的培养新要求,“参与式新闻”使新闻从业者的环境、所需职业技术与过去不同,从而带来了一度的人才危机。他认为,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新媒体环境之下,创新主体发生了改变,呈现出大众化、自主化、青年化、创新几率倍增的特征。这种特征导致了现代人才培养与过去的环境产生了大的不同——知识获取的社会环境结构、知识价值实现的社会环境通路和人的自我实现以及人生发展的成功路径改变。

      肖永亮:媒介的发展是一个由“实”到“虚”的过程,并且是一种业已成熟且继续发展的革命。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肖永亮就“传播媒介的角度看数字新媒体”的话题,谈到媒介的发展是一个由“实”到“虚”的过程,并且是一种业已成熟且继续发展的革命。他提出从纸媒介到立体体验的数字虚拟空间,主要增强了人和人的交互性,但这个交互在开始的时候有限制——必须依托界面,即被绑在键盘、鼠标、屏幕上,而苹果ipad将影响交互的这三个界面融合在一起,从而引起了媒介的人际交互的下一步革命:从虚到实的立体式、生物式的媒体交流也许成为未来的方向。

客户服务联系兴泰 版权所有 (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1 InnerMongola Xing Tai Group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蒙ICP备11003529号-1 | 技术支持:华汇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