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独家分析】1月6日,中国政府网发布通知,发改委、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已经获国务院同意。方案规定,城镇新建建筑严格 ...
【21独家分析】1月6日,中国政府网发布通知,发改委、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已经获国务院同意。方案规定,城镇新建建筑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此前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发展绿色建筑将有效带动新型建材、新能源、节能服务等产业发展,有望撬动超过万亿元的绿色市场规模。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王有为也曾指出,目前中国带有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建筑总面积不足4000万平方米,未来发展绿色建筑空间巨大。
为使绿色建筑行动落地,通知还给出一系列保障措施,包括要将绿色建筑行动的目标任务科学分解到省级政府,纳入省级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体系。
(图:建筑节能业务划分)
扶持政策频出
事实上,绿色建筑的扶持政策自去年以来持续发布。
2012年1月,住建部发布《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具体的目标包括:1、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执行不低于65%的建筑节能标准,城镇新建建筑95%达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要求。2、“十二五”末,力争实现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10%,其中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降低15%;3、新型墙体材料产量占墙体材料总量的比例达到60%以上,建筑应用比例达到70%以上;等等。
2012年3月,住建部再度下发《关于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通知表示:启动1.9亿平方米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启动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2012年5月3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开幕式表示,目前,中国的建筑耗能接近总能耗的40%,而城镇建筑中节能建筑的比重还不到25%,也就是说还有75%需要改造,更何况还有新兴的城市化进程。“十二五”期间,中国环保累计投入要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节能环保领域的潜力巨大。
5月5日,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两部门确定,今年在建筑节能方面的投入将超过40亿元。力争到2015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在全国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重超过30%,全国各省市也纷纷结合自身特点,推出了相应的建筑节能发展规划。
5月31日,住建部发布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明确到“十二五”期末,建筑节能形成1.16亿吨标准煤节能能力的目标。至此,建筑节能上升至我国的国家战略规划。
在12月28日召开的商务部年度会议上,节能绿色产品是新一轮消费刺激政策的着力点,绿色家具和绿色装饰装修材料下乡将成为新亮点。据了解,符合绿色标准的上述产品有望获得13%的补贴额度。
细分行业
具体来看,绿色建筑大致可细分为四个子行业:
(图:建筑节能细分行业)
1、依靠建筑智能化的建筑节能,主要包括针对新建建筑的基于机电设备监控系统(BAS)的建筑节能和针对既有建筑的能源合同管理模式(EMC)节能。
EMC的基本盈利模式是节能服务公司(EMCo)通过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来收回投资、获得利润。其中主要方式为节能效益分享型:EMCo为客户的节能项目进行投资。在合同期内,EMCo拥有节能设备所有权,与用户按照合同约定的比例分享节能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回收投资和实现盈利,在合同结束后,设备所有权和全部节能效益归客户所有。
2、使用新型节能建材的建筑节能,节能建材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墙体,门窗和屋面;其中,建筑能耗中,通过玻璃门窗造成的能耗占到了建筑总能耗的40%左右,其中通过玻璃的损失又在门窗中占到75%,因此提高玻璃的节能性能,已经成为实现建筑节能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低辐射镀膜(Low-E)玻璃凭借其高透光率和低辐射率而具有的优秀的隔热保温功能,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建筑节能的首选。
而在墙体材料中,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则为聚氨酯硬泡(PU)材料。聚氨酯是目前最好的保温材料,各项指标都优于传统的XPS、EPS外保温系统。欧美发达国家在建筑保温材料中约49%为聚氨酯材料,而我国这一比例不足10%。
12月3日,公安部下发通知,终止执行65号文表明撤销建筑外墙保温必须使用防火级别达到A级材料的规定。这将大大拓宽PU的应用市场。
3、利用再生能源主要是太阳能的建筑节能;
主要方式则为,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是应用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新概念,简单地讲就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阵安装在建筑的围护结构外表面来提供电力。早在2009年,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就要求在城市推广普及太阳能一体化建筑,此后也是扶持政策不断。
4、其它方式的建筑节能子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