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正是在这一阶段,新技术、新企业、新优势才得以诞生,并在艰难中磨练成长为引领未 ...
编前语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正是在这一阶段,新技术、新企业、新优势才得以诞生,并在艰难中磨练成长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新生力量。重视创新是这些企业赢得未来的法宝。
乔布斯1972年高中毕业后,只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里德学院念了一学期的书,但他1985年获得了由里根总统授予的国家级技术勋章。他不仅是创新的开拓者,而且非常注重商业伦理。他总是以一种智者、勇者、德者的形象出现,总是给社会传递一种正面的引导。他对股东负责、对员工负责、对市场负责。这样的商业伦理,赋予了乔布斯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人们喜欢这种商业精神,更希望看到这种商业精神。
手机最早是美国IT业巨头摩托罗拉公司发明的。到本世纪初,世界手机生产巨头确立,我国手机生产商也达二十余家。在这一背景和市场格局下,投资研发和生产手机,无疑隐藏着巨大风险,在如此白热化的竞争中,很难想象有人会中途冒险进入这个行业。
然而,2007年,乔布斯发布了iPhone,赚足了眼球的同时,也赚得盆满钵足。苹果手机为什么这么赚钱呢?归根到底还是产品的独特性与不间断的创新在起决定作用。包括iPhone在内的iPod、iPad,苹果的每一款产品都可以视为艺术品,是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乔布斯率先在产品中植入美学因素,提出“科技要和人文、艺术融合,才能产生让我们的心为之歌唱的结果”,乔布斯的威望,使他能够把苹果的资源押注于相对较少的几种产品,而这些产品往往是实验性的。投资者对他的判断力的信心,可被视为苹果的“秘密武器”之一。当代创新一定是多学科交叉、多领域融合的创新,是以人为本的创新,在传统产品上赋以人文、艺术元素,并使之天然融合一体,这是当今创新的新特征。
1969年,战争对美国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刺激逐渐消失,科技革命的推动力有所减弱,美国的出口贸易额开始下降。与之相应的是生产下降和失业率猛增,同时物价不但没有下跌反而普遍大幅度上涨,形成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并存的独特经济现象。
在这一困难时期,一些开拓者看到“危”中之“机”。1976年4月,乔布斯、沃兹和韦恩三人组成了苹果电脑公司。他们借用乔布斯家人的房车从事电脑技术集成和装配工作。他们创造出来的被命名为Apple I的电脑,与当时的电脑相比,增加了显示器,更容易启动,且比其他同级的主机需用的零件少。一个新生的弱小科技企业开始破土发芽。
沃兹设计的Apple I一共生产了200部,这是苹果电脑公司的起步。此后,沃兹又成功设计出Apple II。Apple II在电脑界被广泛誉为缔造家庭电脑市场的产品。1980年苹果上市,在5年之内就进入了世界公司500强。
2007年1月9日,乔布斯宣布:“苹果电脑公司”改名为“苹果公司”,苹果电脑由一家电脑制造商真正转变成消费电子产品供应商。
苹果公司的起起伏伏告诉我们,创新企业的成长,有波峰,也有波谷。我国的很多科技企业,在经过一段高速成长后,都会遇到一系列瓶颈制约:或来自新产品开发的失误,或来自经营管理能力的不足,或来自对市场判断的错误等等,都会使企业进入缓慢增长乃至负增长时期,这一期间也许长达数年。但是,只要这个企业核心精神依旧存在、创新追求不变、变革意识强烈,就一定会有二次崛起。
编辑小结:我们往往把创新理解为从无到有的过程,事实上,赋予传统企业价值观以新内涵、新概念、新文化,一样是巨大的创新。
链接
方式创新——积极求变创新
处在知识经济的变革时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必须从常规阶段进入创新阶段。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机遇存在变革之中,其核心在于创新。要主动地去推进变革,强调跳跃和变化、速度和反应,注重主动与创业精神、远见与价值控制,依靠信息共享、虚拟整合、企业间相互依存,从而不断创造优势,为赢得未来市场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观念创新——战略创新意识
企业领导是创新的决策者和组织者,成功的企业领导要有高度的洞察力和创新意识,先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才能积极有效地组织企业的创新活动,并推动技术创新活动的健康发展。要从战略上、全局上,即从企业乃至国家的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出发,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决策和规划。确立“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创新为龙头,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发展战略。
组织创新——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在管理者及劳动者之间共享,企业组织等级结构已不再受到管理幅度的限制,造就了一种崭新的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中等级型组织和机动的计划小组并存,具有不同知识的人分散在结构复杂的企业组织形式中,是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裁减人员的紧凑而富有弹性的新型团体组织。它具有敏捷、灵活、快速、高效的优点,加速知识的全方位运转,以提高组织的绩效。不但降低了企业管理的协调成本,还大大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满足用户的能力。
战略创新——全球化的经营战略
全球化的战略,是面向全球开发与配置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资源。建立一套基于国际分工协作的高效生产体制,根据不同地区技术发展水平、优势、金融风险和企业需要来组织技术开发、配置资本和利用人力资源,建立各种形式的海外生产基地。通过启用当地营销人才或加强培训等方式,大力培养不仅懂营销、懂外语,而且熟悉当地文化特点和消费习惯的营销人才,建立面向全球的国际市场营销体系,迅速准确地把握市场信息。
制度创新——学习型的企业组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市场信息复杂多变,人类知识日益膨胀。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是具备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学习型组织的出现,是企业制度的一次创新。真正出色的企业,都是那些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能不断学习的组织。未来理想的企业组织形式是超越自我,不断学习,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客观地观察事物。建立共同愿望,把领导者个人的愿望转化为能够鼓舞组织的愿望。组织团队学习,运用深度交谈和讨论,建立真正有创造性的“群体智力”。
编辑结语:不论是经营策略的与时俱进,还是发展方向的不断更新。人们总希望企业一直处于高增长状态,事实上,成长总是与创新相辅相成的。